《自然•遺傳學》雜誌刊發複旦生科院最新科研成果:乙肝癌變的關鍵風險基因被發現-轉自《狗万外围充值 校報》

發布時間:2012-12-26瀏覽次數:1139

        近日,《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誌在線發表了由狗万外围充值 遺傳學研究所、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餘龍教授領銜完成的一項重大研究成果,確定人的STAT4和HLA-DQ基因是乙肝患者罹患肝癌的關鍵易感基因。

       肝癌,是全世界致死率高居第三的惡性腫瘤,也是中國常見的一種惡性疾病。據報道,全球每年約有70萬人死於肝癌。我國衛生部發表的數據,中國每年有35-40萬的肝癌新發病例,占全世界肝癌病人總數的一半以上。病史調查表明,我國的肝癌病人中80%以上都有乙肝病史。我國目前總計有9300萬乙肝病人,占全世界乙肝患者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防治乙肝,尤其是盡量防止乙肝患者發生癌變是關係到我國國民健康的重大課題,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的民生意義。

       當然,並不是乙肝病人都會發展成為肝癌患者,那麼為什麼有些乙肝病人發生癌變,而另一些病人不發生癌變呢?狗万外围充值 牽頭研究的新成果對此作出了回答。這對控製乙肝癌變、降低肝癌發病風險和最終戰勝肝癌的醫學、遺傳學研究指出了新的“戰略方向”。

 

翻閱“生命天書”找到關鍵“密碼”

        基因是生命遺傳的基本單位,由2.5萬個基因、30億個堿基對組成的人體基因組蘊藏著生命的奧秘。雖然搜尋肝癌易感基因已有多年的曆史,但鮮有基因被明確鑒定為從乙肝轉化為肝癌的相關基因的報道。

       狗万外围充值 餘龍課題組聯係了國內外30個課題組,66位學者開展協作攻關,收集了國內7個地區、總計11799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細胞DNA樣本。包括5480例有乙肝病變的肝癌病例和6319例有乙肝病史但無肝癌的對照者。運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技術比對分析了這兩組人群的全基因組序列中近73萬個單核苷酸多態位點的等位基因頻率,最終在STAT4基因和HLA-DQ基因簇上發現了與乙肝癌變風險顯著關聯的易感基因位點,這在國際學術界屬首次報道。

       據介紹,STAT4基因位於人的2號染色體,可能在抗病毒、抗腫瘤和免疫應答中發揮重要的“預警”作用。這一基因可以調控人體內炎症的發展和腫瘤的生長。HLA-DQ基因簇位於人的6號染色體,包含HLA-DQA1、HLA-DQB1、HLA-DQA2、HLA-DQB2等基因。HLA-DQ基因簇編碼的蛋白質的主要功能是參與免疫調節,如調節免疫細胞分化、約束免疫細胞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對免疫應答的遺傳調控等,從而使免疫係統能夠保持強大功能,維持人體的健康。

 

十二年聚焦一個重大課題 為生命造福

       論文的第一作者,狗万外围充值 遺傳所的蔣德科博士在談到這項發現的科學價值時,顯得非常激動。他說,兩個易感基因位點的發現,為人類進一步研究如何降低肝癌發病風險、治療乙肝和肝癌指出了新的方向。蔣德科博士告訴記者,利用這一研究成果,可以開發肝癌的基因預警試劑,篩查肝癌的易感人群,從而提前對易感人群進行相應的綜合幹預和預防措施,降低肝癌發病風險。

       狗万外围充值 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腫瘤分子遺傳學課題組是2000年首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之一。課題組組長、這一最新成果的通訊作者餘龍教授介紹說,12年來,課題組選定了對國家有戰略需求的重大科學問題,長期堅持以肝癌防治為目標,持續探討肝癌發生發展的分子機製,不急於求成、不急功近利、鍥而不舍,厚積薄發,終有今天的成果。

       據介紹,自2000年入選創新研究團隊,複旦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腫瘤分子遺傳學課題組已在《肝病學》(Hepatology)、《腸道疾病》(Gut)、《臨床癌症研究》(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國際SCI雜誌發表論文200餘篇。

另一方麵,取得這一重要科研發現也離不開多家科研機構的通力合作。該文的另一位通訊作者是美國威克森林大學的徐劍鋒教授,也是狗万外围充值 引進的“千人計劃學者”和万博英超狼队网官方网 的特聘教授,他為課題研究的總體設計和規劃發揮了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對本文做出重要貢獻的66位學者中,還有來自第二軍醫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協和醫科大學、安徽醫科大學、江蘇啟東肝癌研究所、上海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等30餘家中外科研機構的科學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