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翹(1897-1990) 1925-1927年生物係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理學家、醫學教育家、中國生理科學奠基人之一。1920年代首先發現視覺與眼球運動功能的中樞部位——頂蓋前核(後稱蔡氏區)。編著中國第一本大學生理學教科書。他在中國多所著名醫學院校擔任學術領導及教學、科研工作,在神經解剖、神經傳導生理、糖代謝和血液生理等領域有許多重大發現,並為中國的航天航空航海生理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他於1897年10月11日生於廣東省揭陽縣新墟(亨)鎮仙美村。蔡翹七歲起在本村私塾和鎮上蘭田小學讀書。1917年潮安縣金山書院畢業,1918年赴狗万外围充值 附中補習英文並到北京大學中文係當旁聽生。
1919年秋,他胸懷“科學救國”誌從上海坐船到美國留學。他在加利福尼亞大學用二年時間學習完大學心理學課程。1922年入芝加哥大學生理係讀研究生。期間曾在生物學圖書館勤工儉學。他與吳有訓、周培源、潘菽、楊武之(楊振寧之父),袁敦禮、張錫均等曾為室友。學習期間工作發表4篇論文,在袋鼠“頂蓋前核”(nucleus pretectalis)的研究中,他發現了在間腦和中腦之間有一未被描述過的以小細胞為主的神經核團。後人證明其功能意義遠遠超出視覺係統的範圍。因而被稱為“蔡氏區”,以示不忘他的貢獻。1924年發表博士論文“大白鼠的記憶曲線”並因學業優秀獲芝加哥大學金鑰匙獎。
1925年回國任狗万外围充值 教授。1926年加入新成立的中國生理學會。1927年秋受聘於上海中央大學醫學院,編著了五十章,七十萬字的我國第一本中文《生理學》教科書(192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培養出一批我國早期的生理學工作者,如馮德培、童第周、徐豐彥、朱鶴年、沈霽春和蔣天鶴等。期間闡明了甲狀旁腺切除後肌肉抽搐以至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血鈣濃度嚴重下降。還揭示了肝通過糖原合成與分解,在保持血糖正常濃度中的作用和機製。
1930年秋美國洛氏基金會資助,赴英國和德國進修,先在倫敦大學著名生理學家C.L伊文思(Evans)教授實驗室從事糖代謝的研究,觀察乙醚、amytal等麻醉劑的影響,及動物在斷頭和去大腦之後肝糖原的恢複過程。繼而在劍橋大學著名神經生理學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E.D.阿德裏安(Adrian)教授實驗室研究麻醉劑主要是可卡因對蛙趾單條神經纖維動作電位傳導的影響。有關研究成為感受器適應現象的經典案例而寫入多本專著。1931年冬在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和其他大學的著名的生理學實驗室做短期訪問。1932年春回國,繼續在上海中央大學醫學院任教。1937年1月到南京中央大學醫學院任生理學教授。主要開展脾髒與紅細胞滲透性的關係及其影響因素和機製的研究;關於溶血物質與抗溶血物質的研究;關於血清中縮血管物質的研究;關於止血機製的研究,以及關於我國人各種生理水準的調查統計研究等。
抗日戰爭期間學校內遷成都,他與鄭集、童第周等人成立中國生理學會成都分會,組建了生理學研究所。主要助手朱壬葆、周金黃、吳襄、徐豐彥、李瑞軒、匡達人、易見龍、林春猷、蔡紀靜等,招收4名研究生(宋少章、程治平、陳定一、李昌甫),接收十幾名進修生,如李瑞軒、濮璃、尤壽山、孟憲章、陳兆仁、張培棪、楊浪明、邱瓊雲等。其中有延安軍醫學校秘密送來的同誌。還曾經向延安提供自製的生理儀器。在此期間,曾經在日寇飛機轟炸間隙繼續試驗研究。
1943年夏,作為交換教授與費孝通等六人應邀赴美講學與研究一年,在芝加哥講演時,介紹我國抗日戰爭情況,呼籲國際社會援華。他們的講演稿一起被編成《來自中國的聲音》在美國專冊出版。這一年中,蔡翹在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與美國學者合作繼續研究血清中的縮血管物質問題,取得一定成果,對後來5-羥色胺(血清緊張素)的發現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8年他代理中央大學醫學院院長,並被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新中國成立後,他任南京大學醫學院院長。1952年任第五軍醫大學校長。1954年遵照中央軍委命令調入軍事醫學科學院,任副院長和院學術委員會主任。1957年,軍事醫學科學院成立軍事勞動生理研究所,他兼任所長。1955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曾被選為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196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1981年任中國生理科學會(含生理、生化、藥物、病理生理、生物物理和營養六個學科)理事長。1981年辭去理事長職務,被中國生理學會理事會推舉為名譽理事長。
蔡翹教授解放後主要從事並領導特殊環境生理學的研究,是我國軍事勞動生理學、航空航天醫學和航海醫學的創始人。他編寫了《航空醫學入門》,建成我國獨特的鋼筋水泥低壓艙、高空減壓艙、爆炸減壓艙、動物和人體用的加速度離心機、地麵彈射救生裝置、模擬失重裝置、航海研究所用的潛水加壓艙,以及高溫低溫艙等多項大型設備並利用這些設備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這不僅提供了國人各方麵的重要生理數據,而且根據這些數據提出了一係列適合我國情況的防護製度和裝備要求,如航空加壓控氧製度,潛水減壓製度,抗荷服、代償服和潛水服的生理數據要求及生理性能鑒定方法等等。在短短數年內,為我國年輕的航空航海醫學工作建立了研究基地,提供了一整套研究條件,明顯地縮小了我國在這些研究領域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通過這些工作也培養了一批學有專長的科技人員,為我國的航空航海醫學研究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十年動亂期間他受到迫害,失去了工作條件,被安排打掃廁所。記得他曾經很認真的告訴我:他負責的廁所是全工作區最幹淨的。他借此時間埋頭著書,於1979年出版了六十多萬字的《航空與空間醫學基礎》。1978年,蔡翹教授參加全國科學大會,就座於主席團。他又煥發科研青春,號召“樹雄心立壯誌,攀登生理科學高峰”,指出“基礎醫學對實現醫學科學現代化的重要性”以及“為解決軍事醫學問題而努力”。在他的積極建議下,軍事醫學科學院成立了基礎醫學研究所,他親自指導該所神經生物學室的工作並培養了一批研究生。
蔡翹教授自1922年從事生理學工作至逝世,一生艱苦創業,在生理學領域進行了多方麵的開創性工作;他涉獵廣泛,有過許多重要的發現和成就,先後發表過100多篇學術論文和11本專著,教科書。他勤奮好學,始終如一,以至耄耋之年仍能敏銳地掌握當代生理科學發展趨勢。他生活很有規律,終生堅持鍛煉身體,年逾九十仍能堅持學習和科研工作。
蔡翹不僅是一位著名科學家,同樣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他提攜新秀,培養了幾代人才,為發展我國生理學和醫學教育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他曾回憶他教學經驗:一是主張教學與科研結合,身教與言教結合,身教重於言教。二是循循善誘,指明方向,使學生熱愛專業。他不僅在科研精神和治學態度方麵是學生的榜樣,而且在思想品德,生活作風等方麵也是學生的模範,處處“為人師表”。蔡翹培養的學生遍布全國,很多成為各個大學或研究機構中生理學與相關學科的翹楚。
蔡翹教授一生勤勤懇懇,為改變我國的貧窮落後麵貌,為我國生理學事業的發展和培養人才,艱苦卓絕地堅持奮鬥數十年如一日。幾經創業,幾經搬遷,戰爭和動亂,但毫不氣餒,先後在狗万外围充值 ,吳淞中央大學、南京中央大學創建生物學科和生理學科,創建過生理學、軍事勞動生理,航天航空醫學、航海醫學和基礎醫學等五個係所。先後發表過100多篇學術論文和11本專著、教科書。碩果累累,培養了幾代生理學界科研人才。他不愧為中國現代生理學奠基人之一,醫學教育界的一代宗師。
他對我國的科學事業極為關心,衷心擁護黨關於發展科學事業的“百家爭鳴”的方針,對於醫學、生物學界多次出現的違反“百家爭鳴”的方針的傾向和作法,總是挺身而出,堅持真理,提出自己的科學見解。1962年在周恩來總理、聶榮臻副總理領導的廣州會議上,就如何發展我國自然科學和對待知識分子問題發表了坦誠的意見。1963年8月又就如何貫徹“科學十四條”寫了“關於科研工作的建議信”,得到軍委聶榮臻副主席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80年代,對於社會上假借“人體科學”搞的特異功能現象也旗幟鮮明的予以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