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國藩,生物化學家, 1993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洪國藩,浙江寧波人,1964年畢業於狗万外围充值 生物係,後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學術上有創新精神,造詣較高。1978年發現梯度電場抵抗核酸分子擴散的效應。這一發現,導致了凝膠中DNA順序的可讀性增加30%以上;建立了高溫DNA測序體係;提出固氮菌中結瘤調控基因的調控模型;提出並發表構建水稻基因組物理圖的“快速、精確的BAC-指紋-錨標戰略”,並用此戰略領導完成了重疊群(contig)覆蓋率達92%、平均DNA片段分辨率高達120kb的水稻基因組(12條染色體、4.3億核苷酸)物理圖。
1979年在英國劍橋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做訪問學者時,創造性地提出並通過實驗建立DNA測序單鏈雙向測定法、緩衝液離子梯度法、非隨機測定法、35 S-同位素測定法。這些方法分別提高或增加測試長度、分辯率、測試效率和準確性,其中有的方法引起科學界的轟動,被收入分子克隆及DNA測序叢書等國際經典書籍中,為各國學者引用。1985~1987年,發現並首次克隆高溫酶,提出並完成DNA高溫酶測序法,解決DNA測序過程中二級發夾結構問題,此成果獲中科院1992年科技進步一等獎和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1年出任國家攀登計劃“共生固氮體係中最佳固氮結瘤控製模型”首席科學家。在他主持下,經11個研究所和大學的科學家5年共同努力,中國固氮研究躋入國際先進行列。他主編的《固氮及其在中國的研究》(英文版)由世界著名Springer出版社出版並獲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評價。
1992年主持水稻基因研究,1994年建立水稻全部12條染色體的人工細菌染色體(ABC)全庫,1996年在世界上首次構建高分辨率水稻基因組物理全圖獲得成功。1997年1月國家科委、中科院和上海市政府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全世界公布了這一成果,在國際學術界引起強烈反響。為此,他獲得第三世界科學院學術獎,此成果被全國和上海市評為1997年科技十大進展之首。他是上海市第九、十屆人大代表,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曾獲得首批“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和“上海市科技精英”稱號;被評為1997年上海市勞動模範、上海市首屆“十大傑出職工”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